“胖都來”事件引爆商標保衛戰
五一假期期間,浙江“胖都來”商場的開業引發軒然大波。這家與知名零售品牌“胖東來”僅一字之差的商場,不僅在外觀設計上高度模仿,更通過明星祝福視頻造勢,迅速收割流量。
事件發酵后,相關視頻播放量突破3.2億次,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億,而胖東來的一紙律師函,讓商場火速撤下所有明星宣傳物料。
一時間,公眾對這種商業模仿行為展開激烈討論,輿論焦點集中在是否構成侵權、企業維權是否必要等方面。
目前多個搶注“胖東來”商標申請已被駁回,處于無效狀態。
但更離譜的是,還有多方申請注冊了“胖南來”“胖西來”“胖北來”“胖東萊”“胖冬來”等胖東來近似商標,申請人范圍包含酒業、營銷、商貿、茶業等公司及多名自然人。
這種“冬南西北全家桶”式的商標搶注,折射出當前商業環境中“傍名牌”現象的泛濫化、套路化趨勢。
這給所有企業敲響了警鐘:品牌防護體系的構建刻不容緩,三大關鍵策略尤為重要。
商標布局前置化:
核心品牌應注冊45個全類別商標,形成“商標護城河”。構建“主商標+防御商標”的雙重保護機制,有效阻斷了后續搶注。
侵權監控數字化:
利用AI監測系統實時追蹤網絡平臺、工商注冊數據,建立侵權行為數據庫。
?響應機制敏捷化:
建立“法務+公關”聯合響應團隊,確保48小時內完成取證、發函、輿論引導全流程。胖東來此次快速取證并同步曝光維權過程,正是危機公關的典型案例。
從“茶顏觀色”抄襲“茶顏悅色”,再到如今的“胖都來”事件,這些案例共同揭示一個真理:模仿名字易,復制口碑難。
這一現象也反映出當前商標保護領域的深層問題。數據顯示,國家知識產權局2024年累計打擊惡意商標注冊37.2萬件,其中“傍名牌”類案件占比仍居高不下,延續了2023年的高比例態勢(2023年“傍名牌”類占比高達62%。)專家建議,企業應建立“預防-監測-維權”全鏈條保護機制,同時推動行業建立商標保護聯盟。值得關注的是,新修訂的《商標法》已加大對惡意搶注的處罰力度,最高可處違法所得五倍罰款。這預示著,隨著法律完善和監管趨嚴,此類“搭便車”的投機行為將付出更高代價。
來源:快科技等